CBA季后赛激战正酣,但新疆队却因主教练刘炜的用人争议被推上风口浪尖。球迷痛批:“不是球员不行,是教练不会用!”从得分王皮特森被裁到准国手李炎哲沦为“折返跑工具”,刘炜的执教能力引发全网质疑。这不仅是新疆队的困境,更是整个CBA教练圈用人乱象的缩影。

教练用废球员的三大败笔
1. **得分王变“弃子”:外援用废成常态**
皮特森曾是同曦、吉林队的绝对核心,场均28分的火力在CBA外援中名列前茅。然而加盟新疆后,刘炜仅用他打了7场比赛便将其裁掉,反而留下场均不足10分的低效外援。球迷怒斥:“皮特森在别队是大杀器,到新疆却成‘毒瘤’?到底是球员问题还是教练无能?”
类似案例比比皆是:北控队马布里曾将单场74分的约瑟夫·杨用成“平庸外援”,梅杰里、尤度等NBA级内援也因战术混乱黯然离队。
2. **国手级内线沦为“陪跑员”**
李炎哲在广州队是郭士强麾下的内线支柱,场均12分8篮板的数据甚至让他入选国家集训队。但转投新疆后,他成了“田径运动员”——上一场对阵上海,他出战32分钟仅2次出手,得分全靠罚球。球迷调侃:“刘炜的战术板上,李炎哲的任务只有折返跑!”
更讽刺的是,这种“用废球员”的现象并非个例。阿的江执教时期,亚当斯、沙拉木等球星或因雪藏、或因过度使用遭遇重伤,直接导致新疆队“无人可用”。

3. **教练“玄学”当道:气质论、怼裁判成主流?**
当丁伟高喊“赢球靠气质”,当李春江因“暴脾气”被边缘化,CBA教练的困境暴露无遗。浙江队丁伟上任后,战术体系毫无改进,却靠“打鸡血”连胜几场;山东队主帅甚至被曝“暂停时不布置战术,专心和裁判吵架”。前球员董瀚麟直言:“现在教练就像摆设,换来换去还是同一批人!”

CBA教练为何“不会用人”?**
加拿大28预测- **管理层急功近利**:成绩压力下,教练被迫“短视”,外援选择、战术布置常受高层干预。
- **战术素养缺失**:部分教练缺乏现代篮球理念,如刘炜被指“不会为内线设计战术”,马布里则迷信球星单打。
- **更衣室失控**:大牌外援难管理,本土核心需“哄着打”,严苛如李春江的教头已难适应环境。


CBA若想摆脱“教练毁人”的标签,需从根源改革:给教练更多自主权、加强职业化培训、完善管理层与教练的分工。否则,再强的阵容也抵不过一句——“不会用!”